读林语堂的书
�
林语堂的书写得好,中文版虽然翻译的有些蹩脚,但现在读起来也不觉得过时。
“和荣, 你有机会去读大学, 姐姐因为是女孩不能去. 不要辜负自己的机会, 下决心做个好人,做个有用的人,做个著名的人。” 这是林语堂二姐在送他上大学时分手时对他的叮嘱.二姐从嫁衣的口袋里拿出四角钱给16岁的弟弟. 含泪对他说了这段对林语堂一生德行有很大影响的话. 可怜好学的二姐,两年后死在了乡下。几十年后, 林语堂不但没有辜负, 而且远远超过了二姐对他的期望. 我读到这段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, 接着竟笑出声来. 敦敦诧异地看着他老娘, "嘿老妈, 我只知道喜极而泣, 不知道您还有泣极而喜的本领.” 我说泪是伤感, 笑乃感伤, 并不矛盾.
�� 当我读到, 1923年林语堂留学一大圈回北大当教授时毛泽东在那里当图书管理员. 敦敦突然冒出一句, “妈妈, 中国近代发展中吃了点亏”. 我问啥亏? 敦敦回答说, “多年的封闭.”
我说, “建国30年来, 闭关自守让西方没机会了解中国, 中国也没机会了解世界. 东西方彼此的误解和过渡的爱恨都是源于不了解. 语言的障碍让很多文化精华的东西都在翻译中流失了(lost in translation). 英文很棒的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, 国学大师们英文都不灵光.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有很深的造诣, 可惜他没勇气跨出国门, 老年才腾出点功夫学英文, 太晚了. 很难设想如果当年毛泽东少年留美,能读够大量阅读英文书籍, 也许现时上演的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就会发生在上海而不是在纽约了.”
“全球化的今天,多元文化的浸染和经验带来的优势日趋明显,我希望你既不要白学英文,也不要白长了这张中国脸,如果你能修炼成为用恰当的英法德讲述奥妙的儒道佛的人,长大就能为增进东西方的了解尽点力.” 敦敦瞪大眼睛,静静地看着我, 表情很严肃,显然他觉得老妈对他的这个期望着实过重了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