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眼中智者的缺陷
�
周末的早晨, 我们一家三口浅读了罗素的快乐智慧 (Russell’sWisdom on Happiness). 我大声读了书中第一页的第一段, “有三种简单却铺天盖地般强烈的激情, 支配了我的整整一生: 对爱的渴望, 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怜悯.� (Three passions,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, have governed my life: the longing for love,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,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.)
听到我对这位大师级人物的语言感染力发出的由衷的赞叹. 敦敦说, “妈妈, 罗素只是写出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感受。 很可惜,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快乐的人.” 我和敦爹放下手中的茶杯, 拜托小儿拿出证据再做评论.�
“你刚读的那一段罗素的自白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。”So What? 我们追问。敦敦见二老还不太明白。耐心地解析道: 没得到爱的人才有着强烈的 ‘对爱的渴望’, 当一个人面对苦难, 自己又无能为力改变这些苦难时是十分痛苦的. ‘难以承受’ 这个词足以证明他痛苦的程度. 这几句话就勾勒出, 没有被爱, 同时忍受精神上无尽痛苦折磨的罗素,您看他的照片,我们赶紧把眼光移向书角上罗素的一张黑白小照,那是一张被痛苦折磨得几近狰狞的脸. 看着我们没完全被说服的样子,敦敦指着第一章的标题 ‘我为什么活着?’ 对发傻的爹娘说, “快乐的人一般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.” 我们不得不点头,承认敦敦的推理有些许逻辑。
去年我跟敦敦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诸子, 我觉得他应该忘的差不多了. 昨晚睡觉前, 我问敦敦对这些智者的看法. 敦敦带着睡意说, “在诸子中,老子站得最高, 善讲真道理; 孔子太注重小节; 孟子太过自责; 庄子啥都不管.” 敦敦反问老妈的看法, 我说:“我崇拜老子, 尊敬孔子, 欣赏庄子, 明白孟子.” 他加上一句, “您还喜欢林语堂.” “孩子,你说对了。看来,这两年我没白跟你一起读书。”
“敦敦, 既然老子是智者中的高人,你崇拜老子吗?” 我问. 这小子毫不犹豫地说 “不!” 我问,“为啥?” 他说, “在我这个年龄,我没有必要崇拜任何人. 思考和时间允许我形成自己的思想, 在这一点上我跟‘诸子’们是平等的.”面对眼前如此翩翩少年,我真羡慕他有‘轻狂’的资本。